• <video id="0vg0k"></video>
      <wbr id="0vg0k"></wbr>
      <video id="0vg0k"></video>
        <video id="0vg0k"><input id="0vg0k"></input></video>
          <video id="0vg0k"></video>
            1. <video id="0vg0k"></video>
            1.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計劃總結 > 教學管理相關 >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作者: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布時間:2021-10-02   點擊: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工作原則

                ——堅持正確方向。將學校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

                ——堅持面向全體。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加強分類指導,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

                ——堅持改革創新。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實踐體驗,完善評價機制,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

                3.主要目標。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二、不斷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

                4.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5.完善課程設置。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職業教育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強化實踐,開設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拓展性藝術課程。高等教育階段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

                6.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擁有美好、善良心靈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高中階段豐富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職業教育強化藝術實踐,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增強文化創新意識。高等教育階段強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

                7.加強教材體系建設。編寫教材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扎根中國、融通中外,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格調高雅,凸顯中華美育精神,充分體現思想性、民族性、創新性、實踐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成長規律,圍繞課程目標,精選教學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加強大中小學美育教材一體化建設,注重教材縱向銜接,實現主線貫穿、循序漸進。中小學美育教材按規定審定后使用。高校落實美育教材建設主體責任,做好教材研究、編寫、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類、藝術實踐類為主體的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體系。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99久久无码热高清精品
            2. <video id="0vg0k"></video>
                <wbr id="0vg0k"></wbr>
                <video id="0vg0k"></video>
                  <video id="0vg0k"><input id="0vg0k"></input></video>
                    <video id="0vg0k"></video>
                      1. <video id="0vg0k"></video>